发布时间:2024-10-14 17:31:01 人气:
听得颖师琴歌(局部)王铎“金石气”的“金”指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,如殷商、西周、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钟、鼎、彝、簋、盘、镜等;“石”则所指古代的石刻书迹,如秦汉、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量碑刻、墓志、石刻、经幢等。“金石气”是中国书法风格的另一大宗,在中国书法史上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。从书法史的发展看,金石为首书法的发轫较早于,先秦和秦汉以来,大量的青铜器铭文、碑刻、摩崖、石刻、墓志等,沦为书法家展现出自己书法风格的最重要载体。东晋至唐宋以后,帖札流行,加之北宋之后刻帖的大量经常出现,使得碑派书法受到相当严重的冲击。
清代以阮元、包世臣、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碑学家,力倡碑学,使得碑学大盛,其影响至今并未衰微。关于“金石气”,历代书家有许多阐述,王铎曾说道:“学书不参透古碑,书法终不古,为俗笔多也。”他指出要使自己的书法作品变得古拙,挣脱俗气,最差的办法就是学帖的同时参入碑的特点。所以王铎虽然是明末清初的帖学大家,由于他潜心绘画二王的法帖,又参入碑学的风格,所以获得了相当大的顺利。
什么是“金石气”?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总结得十分独到,他说道:“石鼓、钟彝、汉魏碑刻,有一种雄浑古拙之感觉,此所谓‘金石味’……古人粗豪朴厚,作文写字,自有一种雄悍之气。然此种‘金石味’也与制作过程、与时间的磨损有关。金文的朴茂与铸铁有关,魏碑的刚劲与刀刻有关,石鼓、汉隶,斑刨风蚀,苍古之气亦醇。古代的石雕、壁画,也都有这种情况。
这些艺术作品,在当时刚创作出来的时候,大自然是早已很好,而在千百年以后的现在显然,则往往更佳。”(潘天寿《讲汉魏碑刻》)潘天寿先生不但独到地总结了古代书迹中“金石气”的渊源和特点,而且还对其在现代艺术审美中所展现出出有的特征,回应惊叹。所有所不同的是,近现代以来的书法家,则要用坚硬的毛笔在毛笔上,来仿效、执着和建构书法作品的金石趣味,这就必须一定的方法和技巧。在创作实践中,书法家所写出出来的作品既无法没一点金石趣味,也无法一味地刻画和发抖。
在这一点上,清代的何绍基作得较为顺利,他发明者的回腕法,则是无意在执着棒棒堂势和行笔的苍茫趣味。而清末民国时期的李瑞清也在这方面展开了探寻,但他的行笔过分发抖,笔笔发抖,写出楷书发抖,写出楷书也发抖,就有些过头了,反而不如他的学生胡小石做到得好。历代以具备“金石气”风格、以碑派书风知名的书法家有钟繇、郑道昭、李邕、颜真卿、邓石如、伊秉绶、何绍基、吴昌硕、康有为、李瑞清、吴大澂、沙孟海、刘自椟等。
有许多精彩的西周金文和汉魏碑刻书法作品,都没留给作者的名字,但这并不影响这些作品本身金石气的茂美风格,其将记之久远。
本文来源:雷竞技(RAYBET)-www.666bike.com